弓道發展簡介
弓道日本傳統武道中的一種,由古代的弓術演變而來的一種儀式化的運動。基本要求是運用和弓把箭射到標靶(的)之上,而當中涉及的動作、修養、精神力、禮儀等,都能充份鍛練弓手的身心。
古代的弓術是包含著戰術、武藝的戰鬥意義,如今則已發展成一項與健康體育有關的運動。不過難得的是,有許多古老的流派至今仍然存在,更能將古有的弓術精神與現代融合並存,令傳承得以延續。部份流派與地方上的同好會合作,建立全日本弓道聯盟,設定段位制度,進一步確立規模。」
看完大概介紹後,就簡單說下想要在台灣入門弓道這項武道的方式。首先在台灣已經沒有從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標準弓道場,僅剩下唯一可參考的道場是在台北太子賓館那有座簡易的道場。台灣目前就幾處私人到場與協會以及學生社團外,已經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學習,像是南部除了台南女中的社團外,就再沒聽過可以學習的地方。
弓道入門方式
學弓道無法像其他射箭一樣可以馬上行射的,在真正要上 28 米場地練習必須要幾個月的學習,這期間會教導「射法八節」以及基本體與審查流程等不同項目,在確認你可以安全放箭後,才能上到 28 米近的射道,在此之前都會待在「巻藁練習區」練習。
在加入學習弓道後,一開始並不需要購買所有的「裝備」,每個場地都擁有公用的和弓、箭矢、弽(手套),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隨著個人入坑的進度不同而開始購置全套的弓具。比如說最開始入手的應該是關乎個人衛生的「手套內襯」、「足袋」以及帥氣的「道服」,接著會買上屬於自己的手套、箭矢與箭筒,然後開始買弓以及更多像是行射前需要在手套用的 ギリ粉、握把皮、弦、道寶等等之類的的小物,再來就是更多的箭、更多的弓!
基本沒有人會跟人共用弓具,因為像手套是依照自己的手型繪製,再向日本製弽師訂購,一般製作時間約在一個月到半年不等。箭矢每個人也會有自己不同的長度,再配合弓的強度買不同的重量,所以基本也不會拿別人的箭矢使用。和弓就更加沒聽過共用的,通常能夠借來體驗一手就非常了不得。至於弓具的差別,像是箭矢的材質有分鋁、碳纖維還有竹矢,或是手套有分三指與四指,和弓有玻璃纖維、碳纖維以及竹木或是混合材質,這些不同的差異以一篇簡單介紹文應該無法寫清楚,所以等各位入門了再行研究也不遲。
正式開始學習弓道後,就有可能會遇到講習會與審查,這個端看本身是否想要參加以及是否要考段。台灣目前並無段位審查機制,所有段位審查都需經過國際弓道聯盟所舉辦的講習與審查會,或是參加日本各地舉辦的地方聯合審查等方式考取段位。像 2017 年在東京明治神宮舉辦外國特別講習會,2019 年 4 月在台北舉辦第七回亞洲大洋洲講習會暨交流射會,2015 年則是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辦。而日本則是會有幾位範士八段的老師來指導與分享,並在審查時擔任評審。
也因為像上段所說的,台灣所有的段位審查都需參加國弓聯所舉辦的國際講習會,或是參加日本的地方審查,而所有段位審查的評審都是日本的範士八段老師,所以對段位的認可標準比較嚴格,簡單說就是你想要考段位最少就得飛日本,升段的機率還很低的意思。
從日治時代結束從台灣消失後,弓道這項武道再重新回歸也僅僅只有不到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仍在重新發芽的階段,可惜這幾年發展下來私人道場相對更加團結。未來希望台灣各地都有道場可以學到弓道,就跟劍道在台灣推廣一樣,尤其是現在想學都學不到的南部,讓更多喜好這項武道的人加入。
最後分享一些資訊,日本京都每年都有舉辦三十三間堂通矢,有興趣的可以配合時間去參觀,可以看到日本少男少女著和服與振袖行射。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參考,京都三十三間堂通矢,另外下方也分享幾則覺得不錯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