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在台灣弓道人的夢想,或多或少都是希望未來能夠在台灣建一個像日本一樣美的道場。在日治時代,台灣其實曾經有過很多的弓道場,但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就基本全部拆光。
現今台灣唯一標準的「近的 28 公尺」弓道場,只有 2016 年臺灣弓道協會於南港建立的藏月弓道場。其他雖然有一些擁有 28 公尺或以上的場地,但那些不是標準的弓道場,只能稱為射箭場地,因為弓道場有其標準規格,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談談大概有那些。
首先是弓道場有「近的」與「遠的」之分,近的距離為 28 公尺,遠的距離為 60 公尺,其中在東京明治神宮的至誠館第 2 弓道場是一座可以在近的與遠的變化的弓道場,可以說非常神奇。上面那張是近的狀態,下面這張是遠的狀態,可以看見地上有一個軌道可以將近的的場打開!
而想要蓋一間弓道場有那些其他可以參考的規格呢?下面就用筆者自己畫的弓道場平面圖來介紹。這是某縣市實際存在的地皮,當然很可惜不是我的(笑,印象是一塊長 50 公尺、寬 30 公尺左右的場地,筆者就拿尺寸來畫一個夢想,所以僅作參考,如果要蓋一座標準弓道場,還是建議多去日本的弓道場參觀取經會來的更準確。
把完整場地分割成左、右半部來說明
先說左半部
- 男、女更衣室:顯然就是換衣服的地方,最好還可以有上鎖的置物櫃。
- 弓具室:放置道場弓道具的地方,也可以借弓友放。
- 新生區:做為新生教學,練習基本體與射法八節的場地。
- 巻藁區:修正姿勢的練習場地,與新生區加起來剛好可以練習坐射流程,在審查期間可以做為準備區與置放物品的場地。
- 近的控室:做為審查流程進場準備的地方,可安排三排座位,上面是入場門,下方則是出場的門口。
- 近的射場:設有五人射位,每個射位距離 1.8 公尺,印象中稍近或是再稍遠都可以。
- 會議室 or 管理室:給範士老師們休息的地方。
- 師範席 or 審判席:審查時提供給老師評審的數個座位,而在師範席背後牆上應該會有神龕、禮記射義與射法訓等。
在來說說弓道場的右半部分
- 觀眾席:一般會設置在弓道場的右側,這樣才看的射手到正面。
- 矢道:顧名思義矢道就是箭矢在飛的路線,不是給人走的,所謂近的 28 公尺指的是射位至靶的距離。
- 取矢道:就是要去取矢會走的路,並不會踩著矢道過去。
- 近的看的場:會有人在這裡看有沒有射中,並且會出示 O 或 X。
- 近的的場:就是安土區,靶則設置在安土上。安土的高度約為 150 公分高,土斜面角度約為 55 度,從地板到靶心的位置為 27 公分高。
以上就是大概的弓道場平面圖規劃,那些更細的很難在一篇文章中說完,比如說像是安土的製作方式、更多的尺寸細節、弓架與其他弓道具等等。下面再分享一些筆者之前做資料找的日本弓道場的設計與平面圖參考。
照這幾個平面圖來看,日本同時包含「近的」與「遠的」的弓道場,除了至誠館很特別外,大多數都是因為場地呈現長方型,而且超過六十公尺,所以會在近的射場旁設置遠的射場,並設置大約兩個射位。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多上網找看看,也許能夠找到更多資料也說不定。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在某天完成自己蓋弓道場的夢想,畢竟在台灣弓道場越多越好,北中南東都有更棒,這樣台灣各地的人就能都學弓道,希望筆者這一篇簡單的介紹文也能夠讓各位對弓道場有更多的瞭解,指不定你就是台灣第一位蓋出日本那樣漂亮弓道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