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館人員編制與工作內容是怎麼樣的?

Advertisements
電競館人員編制

前言

電競館人員編制是怎麼樣的?先說台灣電競發展至今僅有兩間較具規模的電競館,全台灣首間電競館是 Garena 位於內湖的場館,另一間則是暴雪在敦南的電競館(兩間都已經收工)。一間電競場館內平常需要多少人力,各自又是負責什麼樣的工作內容?雖然兩間不盡相同但應該不會差太遠,所以筆者今天就以當年暴雪的人員配置來做個介紹。

OPC 第一季決賽

在談到電競館的人員編制前,先來聊聊當年暴雪台灣的電競團隊。那年暴雪台灣的電競團隊最多的時候有四個人(現在好像剩一個),這四個人就負責當年暴雪台港澳所有電競賽事的規劃與主辦。但暴雪與 Garena 電競館最大的不同,就是 Garena 電競館員工都是 Garena 賽事部的成員,當然裁判跟店員還是約聘。但暴雪在台灣電競部門的職缺如上所述只有四個,即使有蓋電競館的計畫美國總部也不會讓你膨脹出三十個缺來。所以當年就用了折衷的方案,把人員放在其它公司下,雖然薪資是其它公司發的,但錢還是暴雪出的。雖然並不是暴雪正式員工,但仍然可以使用暴雪電競館員工的名義來稱呼自己。所以這些人是暴雪員工嗎?其實不是,但為暴雪工作嗎?是的。比較一下當年筆者進暴雪總共花了三個月面試了七次,從 HR 一路面試到總部的全球電競主管,而電競館的員工大部份都是當時我覺得還不錯就直接招進來了。

Advertisements
3000px 20170701 Overwatch 1272

電競館組織編制

回來講館內的人力組織,電競館最大的頭頭應該是電競館館長,負責管理電競館的所有人員,而這個人歸暴雪電競團隊的管理。在他底下就會分幾個不同的團隊,像是轉播、創意、賽事、編輯等等,下面就讓筆者來稍微簡介一下各自的工作內容。

  • 轉播團隊:
    • 導播:負責操作主要導播機以及副控室的管理。
    • 副導播:操控第二台導播機與協助導播。
    • 字幕:操作字幕機。
    • 燈光:操作現場燈光。
    • 音控:操作現場所有聲音訊號。
    • 直播管理:管理直播機,監看直播穩定。
    • 回放:操作回放機。
    • 攝影:現場攝影大哥 * N
    • OB:操作 OB 訊號 2 ~ 4 人。
    • 場控:在比賽現場控制環境,聽從導播指揮。
    • 副控室 IT:副控室設備維修。
  • 賽事:
    • 賽事經理:管理負責的遊戲賽事,在其負責的遊戲比賽時擔任總裁判。
    • 主播:領薪水的主播,在電競館有兩位是領固定薪資的。
    • 裁判:聽從總裁判的指揮。
    • 電競館 IT:協助處理現場電腦、網路等硬體問題。
  • 創意:
    • 平面設計:拍照、字卡、宣傳圖設計。
    • 3D 設計:影音開頭動畫設計。
    • 編導:選手宣傳影片拍攝與其他相關影音規劃與剪輯。
    • 影像剪輯:剪輯精彩鏡頭、選手宣傳影片與社群需要的影音內容。
  • 編輯:
    • 社群:負責接待選手、採訪、管理電競館粉絲團。
    • 編輯:寫即時戰報的。
  • 電競館館內管理:
    • 店長:管理店員與現場週邊與飲料銷售。
    • 店員:協助店長管理場館、賽後現場清潔。
暴雪英霸

以上就是當年筆者在電競館的人力配置,零零總總加起來大概快三十人,當然之後接任者與賣給 Carry 略有變化就不在這邊詳列,因為具體怎麼樣我也不太清楚。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有電競專班,如果你對電競這行有興趣,但不是想走職業選手這條路的話,可以參考電競館到底有那些職缺,至少還有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雖然台灣目前暫時沒有好的電競館有點可惜,但還不算到絕望的地步,線上和線下賽事還是有的,台灣也還有幾家專門搞賽事的公司,像是台灣目前最大的 4Gamers、香港來的 CGA、本土老牌的 TeSL、新興的鍇睿等等不錯的公司,另外市場上也有是做電競類型節目的人員的需求,只要自己的專業能力培養起來,總會有機會在這個市場上被看見。至於對岸的工作需求的話,除非你可以從基層做起,不然以現在人家這幾年的電競發展,也已經不太需要台灣人空降過去領高薪了。

Advertisements
3500 20170902 HearthStone 0082

最後更新日期: 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