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日劇《核災日月》劇情評論,唯有在場的人能講這個故事

Advertisements
Netflix《核災日月》評論與心得,唯有在場的人能講這個故事

《核災日月/THE DAYS》演員與劇情簡介

日劇《核災日月/THE DAYS》由 Netflix 和華納兄弟電影共同製作,由增本淳開發與製作,作品包括熱門影集《空中急診英雄》與探討社會議題的《白色巨塔》和《赤腳阿元》,更邀來與增本淳合作多年、曾執導《空中急診英雄》的西浦正記與《七夜怪談》導演中田秀夫聯合執導。核災日月的演員陣容包括役所広司、竹野內豐、小日向文世、小林薫等豪華實力派演員,以及音尾琢真、光石研、遠藤憲一、石田由利子等。

核災日月THE DAYS 7

日劇《核災日月/THE DAYS》全劇共八集,講述 2011 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的七天。從政府、公司和現場三個視角出發,探索當時在那究竟發生了什麼?福島第一核電廠所長吉田昌郎由役所飾演,總理大臣則由小日向文世飾演,老經驗的操作員由小林薰飾演,1 號機和 2 號機的值班主管則由竹野內豐飾演。此次預告公布的新演員包括音尾琢真、光石研、遠藤憲一和石田百合子四位。音尾飾演支援吉田的 5 號機副長,光石飾演東京電力的副社長。而遠藤和石田則飾演失蹤的年輕操作員的父母。

核災日月THE DAYS 6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 2 時 46 分,日本宮城縣栗原市發生九級大地震,震度最高到達 7 級,距離三陸海岸 130 公里範圍皆受重創。日本多個島嶼變成一片破瓦頹垣,一小時後,海中捲起 15 米高的海嘯,瞬間吞沒福島核電廠,但那只是噩夢的開端。這場地震讓核電廠的冷卻系統失靈,危險重重,局面完全失控。日劇《核災日月/THE DAYS》定於 6 月 1 日在 Netflix 全球獨家播出。

《核災日月/THE DAYS》預告

《核災日月/THE DAYS》劇情評論

2013 年 7 月 9 日,事發兩年後,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逝世,享年 58 歲。他事發後所作的證詞出版成書籍《吉田的證詞》,連同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事故調查報告書》,是披露核電廠事故一份史無前例的珍貴紀錄。記者門田隆將,採訪了 90 多名與事故有關的人士,他的調查所得收錄在其著作《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 500 天紀實》。

《核災日月》是根據《吉田的證詞》、《福島核事故事調查告告書》以及《見過死亡深淵的人》改編而成。為紀念那天身在現場的人,我們一方面力求如實描述他們的掙扎、恐懼和重任,另一方面將某些事件和人物濃縮和戲劇化,以故事形式敘述。截至目前 2023 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還未解決,關閉核電廠的工作持續至今。 – 以上這段是片尾 Netflix 寫的說明,特別列出來分享。

THE DAYS 15

如果你問《核災日月》好不好看?嚴格說起這很難去定義好或不好,在打開前內心就已非常沉重,即使知道結局並沒有失控到要撤離核電廠方圓 250 公里的人,還是忘不了當年曾經在媒體上看過海嘯衝擊日本東北沿岸的影片。連遠在台灣的我們都有這種感受,很難像在那場災難中失去親人的家屬,或是在福島核電場第一線的工作者,得有多大的勇氣才會打開這部劇觀看。

所以與其說《核災日月》是日劇,倒不如說是部寫實的紀錄片,看完後如果能讓人類對於大自然的力量感到敬畏,以及知道自我的渺小,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推廣。至於核電安不安全?不應以這個案例去做評斷。《核災日月》整體拍攝水準極高,除了大量的自製場景外,劇中播放的爆炸畫面都是來自於當年實際的畫面。雖然步調略為緩慢,但卻不至於沉悶。可以從劇情中看出很大一部分是在修理東電與官員的無能,尤其是待在首相身邊的那幾位,不是一問三不知就是繞著彎回答,從來給不出正面的答覆。

THE DAYS 13

當時的日本首相是菅直人,不確定他在現實中是不是真的有第一時間跑去核電廠,但網路留下的資料是他在 4 月 2 日才到核電廠。看這部劇的表現,不像是在幫菅直人洗白,但劇中的首相也的確沒有應對的很好,只是看起來許多錯誤並不在他身上。他在劇中比較大問題的是撤退部分,日本政府先是拒絕撤離的提案,因為該申請被認為具有「全面撤退」的意味而遭拒絕。但之後就像劇中演的一樣,只留下少部份工作人員在現場,只是仍不清楚那時候首相是否就像劇中一樣坐鎮在東京電力公司。

比較可惜的部份還是有的,在《核災日月》觀眾很難看出時間的流動,因為幾乎沒有標示是那一天跟幾點,即使時間線沒有剪來剪去,但如果能加上幾月幾號幾點的話,會讓觀眾更清楚發生的人事時地物,而非只有人事地物。比如一號機爆炸的時間是在距離海嘯後多久?解決問題的時間又是在那時候?看完後還是不太瞭解,這部分稍微有點可惜。

THE DAYS 12

《核災日月》在海嘯來臨時有兩位年輕員工正好去四號機地下室,結果不幸被洪水淹沒,這段在現實中沒找到相關資訊,根據報導在海嘯直接襲擊電廠時並沒有人死亡,和被關在兩片門中間的兩位工作人員應該都是戲劇效果。但仍有許多人在災後的疏散過程中因為疲勞、壓力、疏散所需的移動,以及長期的心理困擾等因素而死亡。此外,也有報導指出因為擔心輻射污染,導致一些人自殺。

整體而言蠻推薦大家看《核災日月》,除了有日本眾多演員的優秀表現,將這部寫實紀錄片陳述的非常精彩之外,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更加瞭解當年 311 大地震中福島核電廠所發生的事故經過,從政府、公司和現場三個視角出發,探索當時在那究竟發生了什麼?哭點很多,螢幕很暗,觀影前記得準備好衛生紙並關上你家的所有電燈。如果看完後還有時間,筆者推薦 HBO 在 2019 年拍的《核爆家園》,該劇描述的是 1986 年的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件

THE DAYS 16

筆者就簡單順一下當時發生的經過,如果想看更詳細的時間線,可以去維基百科觀看。

2011 年 3 月 11 日 14 時 46 分,日本發生了 9 級的東日本大地震,這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地震的震央位於福島縣東南海域,海底地面劇烈上升引發了高達 40 公尺的大海嘯。當地震發生時,福島第一核電廠的 1 號、2 號、3 號反應爐自動關閉,這是核電廠對地震的自動反應。然而,海嘯摧毀了電廠的外部電源,並將 12 台緊急發電機幾乎全數摧毀,僅剩 1 台部分運作。

反應堆的冷卻系統因此停止運作,反應堆內的核燃料棒開始升溫。由於燃料棒的高溫使冷卻水蒸發,反應爐壓力不斷升高。爐壓過高會導致壓力容器和爐心損壞,所以必須釋放壓力。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嘗試通過打開壓力容器的安全閥來釋放壓力,但由於電力供應中斷,部分閥門無法正常操作。工作人員不得不以手動方式打開閥門。然而,釋放壓力也意味著放出輻射性蒸氣,這些蒸氣中含有大量的氫氣。氫氣在反應爐建築內部累積,並於 3 月 12 日至 15 日之間導致了數次氫氣爆炸。

對於反應爐內的狀況,由於爆炸導致的嚴重損壞和高輻射環境,人員無法直接查看,因此只能通過間接的證據來推測。事後的分析顯示,在災難發生後的幾天內,福島第一核電廠的 1 號、2 號和 3 號反應爐的核燃料棒可能已經部分或全部熔毀。至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的 4 號反應爐,雖然在地震時已經關閉並無燃料在爐心,但其儲存池中的使用過的燃料棒由於冷卻水消失而過熱,這也引發了氫氣爆炸和輻射物質洩漏的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和應對人員進行了極端艱難的作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群被稱為「福島50勇士」的工人,他們在極度危險的環境中持續工作,嘗試控制狀況。同時,日本政府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散行動。當時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事故發生後訪問了福島第一核電廠,並指示所有在 20 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疏散。然而,疏散行動並非完全順利,其中包括醫療機構的病人和老人疏散困難,甚至導致一些間接死亡。

《核災日月/THE DAYS》演員彩訪

最後筆者分享一些資料影片,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完這部沉重的日劇,都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