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團觸及現況
幾年前對 Facebook 粉絲團觸及數字已經不太關注,反正大家都知道這幾年越改越低,一般發文能觸及到專頁的 20% 已經算很好。這個數字還會隨著你粉絲人數增加而降低,真的是猜不透的 FB。因為這樣還將遊戲業徵人的部分轉移到遊戲公司職缺社團,在那邊發佈徵人文甚至比粉絲團好。在改行多寫影視內容後,粉絲團也慢慢轉變不發遊戲業的新聞,其實不是不發而是我沒寫就沒內容發?因為現在已經不再分享其它新聞平台的連結。
以前也試過傳統發張圖片然後寫留言在連結,雖有一點點起色還是沒啥用,即使圖片觸及率變高又如何,真正會點擊連結的少之又少。所以慢慢開始就決定都以直接發連結為主,雖說市場上都稱只要發連結觸及必死,誰知試了幾個月後有這種成績。
30 天 100 萬觸及成效
數據來源是粉絲團上的觸及數,FB 的說明上寫著”看過由您粉絲專頁發佈或有關您粉絲專頁的任何內容的用戶人數;前述內容包括貼文、限時動態、廣告、與您粉絲專頁互動之用戶的社交資訊等。觸及人數與曝光次數不同,後者會納入同一位用戶重複看到貼文的次數。 此衡量指標為估計值。”
以此知這邊的觸及數是不重覆人數,因為如果把每篇的觸及數加起來早就超過 100 萬不知多少去。
以上圖來看 2022 年 4 月 3 日至 2022 年 5 月 2 日止,期間發佈的內容都是直接分享連結,總共創造 104 萬觸及、增加 945 位粉絲以及 37.7 萬互動,最底下那行還可看見內容帶給部落格 17.5 萬流量。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分享的是影視相關,受眾本身就比較大,但筆者朋友吹著魔笛的浮士德用圖片分享方式也創造 30 天 200 萬觸及,只是我更加喜歡連結點擊這種導流方式,就給大家一點參考囉。
關於 2022 經營粉絲團小貼士
2 萬粉絲團如何在一個月有 100 萬觸及?這個答案其實我也沒個底(X,只能來分享這段時間經營的個人觀感,以下如果跟你的想法相左請不用在意,你肯定是對的不需要跟我辯論!每個粉絲團可能略有不同,不保證這套能運用到所有粉專。想到什麼就打什麼,非系統性整理。
- 每天都要發內容,但要發多少內容看你自己身體健康,我習慣讓觸及多跑一點?
- 經營粉絲團不要只將目標放在現有粉絲,應是將現有粉絲做為跳板去接觸更廣大的社群。我的粉絲團的粉絲觸及最高只有 40%。
- 直接分享連結觸及率會往生的說法已經過時。當然,不是每篇直接分享都能成功,但不分享就永遠不會成功。
- 分享照片再從內文添加網址,或是網址貼在留言,真正會點網址的人比你觸及率還悲劇,尤其網址還藏在"查更看多"的那些。
- 承上,如果你要強推一篇連結,可以考慮第一次分享網址,第二、三次再改由分享圖片,內文與留言再貼上網址。
- 觸及上升主因,與 FB 的為你推薦機制有關,為你推薦各種貼文類型都有,不限於連結。
- 為你推薦的時效根據觀察大約 24 小時,最多 36 小時就已經是極限。
- 為你推薦觸發機制未知,目前還沒試出來,就跟 Google SEO 一樣是個謎。
- 文章內文要不要加 #,或是加了 # 是不是就一定會擴散?這件事沒有保證,也不覺得會有太多人點去看其它人的內容。
- 直接發 YouTube 連結是否有上述的成效,沒試過不知道,但好像沒看過為你推薦出現 YouTube 影片?
- 文章的分享雖然重要,但感覺權重略有降低,讚跟留言也很重要。
- FB 會紀錄你平常發的類型是文字、照片、影片還是連結。未知長久以來的習慣是否會影響觸及,比如說每天都發圖片,突然要發網址卻發現觸及很低。這件事不太確定,但實驗後好像有這可能。
- 保持長期發佈好的內容很重要,像遊戲行業不要再把伺服器開關機發在粉絲團,幾年前就講過啦
- 粉絲團辦抽獎這事,不確定是不是好事,只能確定公佈得獎名單再發一篇肯定很雷。
- 粉絲團觸及數再多,也比不上 Google 爸爸給你上搜尋第一頁,但加減賺?
- 經過 Facebook、Instagram 大爆炸,希望能讓更多人想起原來行銷應該要自己架網站這件事。
- 粉絲數還是很重要,畢竟你手上的石頭越大顆,丟到水裡的水花會越大。
- 經實驗證明,你粉絲團叫啥鬼對你發什麼內容完全沒影響。wwwww
- 座標之力:就是藍勾勾的人來你的文章下留言,他的粉絲看見這篇推文機率大增,以此增加觸及也是種方式。
最近的心得大概就是這樣,有機會研究出新東西再來分享。
延伸閱讀
最後更新日期: 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