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交鋒》介紹與預告
《慕尼黑交鋒》改編自羅伯特·哈里斯小說,由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執導,演員包含傑瑞米·艾恩斯、喬治·麥凱、傑尼斯·紐沃納、桑德拉·惠勒、麗芙·麗莎·弗里斯與奧古斯特·迪赫等。電影背景設在 1938 年秋季,歐洲戰火一觸即發,阿道夫·希特勒準備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內維爾·張伯倫亟欲尋求和平手段。眼看緊張氣氛升溫,英國公僕休伊·里加特和德國外交官保羅·馮哈特曼動身前往慕尼黑緊急參加會議。隨著談判開始,這兩位好友發現他們身陷政治陰謀之中,面臨極大危險。全世界都在看這場戰爭能否避免,如果可以,又要付出什麼代價?
《慕尼黑》歷史事件
這部電影主題講的是慕尼黑協定的過程,劇照可以看出還原真實場景,底下兩張照片是張伯倫簽署完協定後,回英國下機時手持慕尼黑協定的照片,他揮舞著協定說「這是歷史上第二次英國首相從德國帶回保持尊嚴的和平,我相信這就是我們一個時代的和平。」後來發展就是希特勒完全沒甩他,在德軍入侵捷、波蘭、荷蘭與挪威後,張伯倫終於被逼迫下台,結束他的綏靖主義外交。
《慕尼黑交鋒》評價與心得 – 雷
當初看這部電影是 傑瑞米·艾恩斯主演就決定要追,記憶中第一次對他有特別印象的電影是 1995 年的《終極警探 3》,當時就被他的低沉的英國口音給吸引,之後 1998 年的《鐵面人》以及 2005 年的《王者天下》也讓人印象深刻,最近幾年就看他的演阿福。這種真正的老戲骨電影是看一部少一部,所以無條件推薦大家看《慕尼黑交鋒》。
羅伯特·哈里斯在歷史事件慕尼黑會議中加進諜報要素,讓內容變得更加詭譎多變,有些地方的確營造出緊張感,可惜並沒有那麼刺激。最大因素是反派沒施展空間,馮哈特曼拿文件給雷加特的簡單程度已經有點扯,直接去拜訪張伯倫這事更誇張。會議地點是在德國慕尼黑,德國情治單位都沒監視我不信。
兩小時十一分鐘的電影只有陰魂不散的法蘭茲一直出現,從火車上跟主角巧遇住同間房開始就很鬧,一直懷疑但都沒找到證據舉報馮哈特曼就算,他到底怎麼可以跑去英國外交團飯店搜索雷加特房間,這真的是可以的嗎?就在他整部戲白忙活之下,讓兩位年輕主角怕被抓而營造出的緊張感直線下降。wwwww
另外是有關張伯倫簽署協議替盟軍爭取準備時間這事,電影沒有明確點出這原本就是張伯論的計畫,還是因為張伯倫看見文件後確定希特勒沒有放棄侵略,所以回國後才提前準備戰爭。有沒有點出的差異在那?沒點出來會讓看完電影的人覺得,到底加這場拿文件的戲意義在那?點出來才顯得兩位男主怕的要死有價值,不然就只是慕尼黑會議紀錄片而已。
唯一影射是因為文件關係的劇情,是張伯倫返國在飛機上說的那段話,他問雷加特這會不會改變情勢這句,是想讓觀眾覺得張伯倫是因為看過文件,才決定臨時再找希特勒簽協議。所以當張伯倫特意問雷加特時,就間接證明張伯倫相信他們的說法,所以才安排這招傷敵一百自損五十的計策。等待希特勒日後毀約,世界就會看到他的真貌。這才是慕尼黑會議張伯倫所想要的結果,其它面對媒體講的幹話,都只是他口中所說的政治。
說真的,整部電影劇情安排感覺在為張伯倫洗白,雖說他簽署協議的確替盟軍爭取到戰爭準備時間,不過他就是因為綏靖主義被迫下台。假如他以強硬態勢來面對希特勒,世界會有什麼不同變化?答案雖然永遠無法知道,但對照當前世界局勢,離我們遙遠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不就在上演同樣狀況,只是張伯倫換成拜登,就看他要怎麼應對。想想人類就是這麼無聊的生物,歷史總是重複不斷上演。筆者也無法改變世界,只能寫寫部落格鼓勵大家有機會看看這部電影。
撇開劇情內容的可惜之處外,整體還原度非常高,衣著、場景跟演員表現都不錯,整體評價比 Netflix 其它自製電影要高上一個等級不止。《慕尼黑交鋒》目前在 IMDb 分數為 6.8,不過僅有 314 人評分,會往上還往下不清楚,但筆者應該會給個 7,有興趣的可以前往 Netflix 線上觀看。
歡迎各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