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Advertisements

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07月06日

暴雪電競館設計

今天來談談暴雪電競館設計與平面圖配置,如果你有機會拿到一筆預算,並且有一塊空地讓你去做規劃,這種感覺就像是發大財後買了帝寶,自己開始設計房子一樣黑皮。而在去了幾間國內外電競館參觀以及網路比賽影片與自身舉辦比賽的經驗後,當時總結了幾個電競館會有的需求:

  • 比賽舞台與對戰桌。
  • 觀眾席。
  • 至少兩間選手休息室。
  • 主播賽評台。
  • 分析台。
  • 梳化室。
  • 轉播室。
  • 攝影牆。
  • 機房。
  • 記者室。
  • 商品、票務銷售區。
  • 倉庫。
  • 辦公室。
  • VIP 休息區。(我很想要)
  • 實況屋。(應公司內部要求)
  • 體驗、試玩區。

當然依照場館大小,不同使用空間可視情況做選擇,但最基本的都跑不掉。而在台灣之前並沒有專門做電競館的設計公司,所以每個需要的空間與大小必須要由我們提供一個概念給暴雪合作以久的展覽硬體廠商。當拿到大樓平面圖以後,我就去下載免費的設計軟體,嘗試先畫個心中期望的平面規劃,當時還做了兩個不同的設計,差別在於進入比賽空間的入口方式,最終公司決定以安全為優先選擇了逃生時沒有拐彎的設計做後續的修改。而在自己的神鬼設計丟給廠商後,他們就像變魔術一樣的變出了很好看的平面圖,然後慢慢變成 3D 圖最終變成了真正的場館。

Advertisements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A 方案
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B 方案

依照最開始的設計,到最後這個版本總共經過十五次修改,主要變化也蠻多的,修改的版本有太多的尺寸數字就不放上來。本來也有想過做玻璃屋,不過後面選擇花大錢做台灣至今唯一一套國際標準的選手語音系統,所以就沒有做玻璃屋。整體來說以場地與預算限制,能夠按照公司內不同需求做到這樣我自己已經很滿意。開館前最讓我傷腦的大概是這棟大樓的漏水,因為在頂樓以及屋齡老舊的關係,光是天花板遇雨漏水的問題就讓我差點不能如期開幕。還有花不少預算就是消防的部分,整間場館的消防安全是以體育館的規格去配置,所有隔間都是頂天,裝潢什麼的東西也都是防火防燄,怕灑水器感應煙霧噴水,舞台那種煙霧製造機也沒裝(想開就得關掉消防感應覺得恐怖),在比賽開頭也通過不同遊戲邀請角色配音員錄製電競館安全影片,就是要讓所有來的玩家都能夠在一個安全的場館觀看自己喜歡的選手跟比賽。

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暴雪電競館詳解

而整個場館的設計概念,在以上面所列的項目更細的去說明的話:

  • 比賽舞台與對戰桌。(可因應暴雪多款遊戲不同人數的對戰組合,提供隨插即用可搬離的對戰桌,沒看過全球有誰做過同樣的設計)
  • 觀眾席。(至多 250 人的座位,當年五月更新成很貴的 NBA 專用座椅)
  • 至少兩間選手休息室。(每間配有桌子、椅子以及飲料的小冰箱,並有電視可觀看比賽 OB 畫面,電視的聲音則是選手語音的音源,讓教練可以在休息室通過比賽畫面與選手語音瞭解當下選手做決定的依據)
  • 主播賽評台。(兩座主播賽評台,可同時進行中、英文轉播)
  • 分析台。(類似新聞台概念的獨立攝影棚,提供主頻道額外分析台功能)
  • 採訪區。(賽後採訪與平時錄節目可使用)
  • 梳化室。(就是拿來化妝的地方,裝了四面鏡子與化妝燈)
  • 轉播室。
  • 攝影牆。(拍宣傳照使用)
  • 機房。
  • 記者室。(配有多電源與無線網路可以提供給記者發稿)
  • 商品、票務銷售區。(入口賣吃喝的櫃台)
  • 倉庫。
  • 辦公室。
  • VIP 休息區。(挑高、大面積玻璃,設有沙發、飲料桌、冰箱、衣架還有電視以及獨立的喇叭,提供給長官、實況主等使用。其中 VIP 室中靠牆的半圓型飲料桌是我參考之前去 Vegas 看劇坐的 VIP 室設計)
  • 實況屋。(實況主開台的地方,因為 OW 228 試玩後大家覺得這玩意很棒)
  • 體驗、試玩區。(提供 24 台電腦的試玩區,在比賽時提供給下場比賽的隊伍熱身與練習。另外就是整個觀眾席地板下也預先都埋好了電源與網路線,只要有需要在觀眾席的椅子全部收入倉庫後,場館可做為提供最多 96 台電腦的遊戲上市體驗活動。
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舞台上擺滿 6vs.6 對戰桌的配置
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舞台上擺 5vs.5 的對戰桌配置,中間可在決賽時額外延伸出獎盃台
夢回 2016 - 暴雪電競館設計概念分享
舞台上沒有對戰桌,一邊放置爐石比賽桌,另一邊則放置爵士樂表演的配置

雖然說蓋電競館真的是件很棒的事,但那半年我大概去醫院掛了至少五次急診,工時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雖然說要完成這些必須要全力投入去執行才行,完成後也非常有成就感,但整個身體就已經是承受不住的狀況,也許未來要更懂的在生活與工作調配比重才對,畢竟只有身體才是你自己的。

Advertisements